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环球网消息称,日前,德国《世界报》突然抛出一则“独家消息”,声称中国已向欧盟外交官表态,一旦俄乌停火,中方将准备向乌克兰派遣“国际维和部队”。

环球网消息称,日前,德国《世界报》突然抛出一则“独家消息”,声称中国已向欧盟外交官表态,一旦俄乌停火,中方将准备向乌克兰派遣“国际维和部队”。

细看《世界报》原文就知道问题出在哪:标题写得耸人听闻——“中国愿意出兵乌克兰”,但内文却悄悄加了一个前提:中方只同意“在联合国授权的基础上部署维和部队”。

这根本是两码事!中国参与维和行动从来都是在多边框架下进行的,从不是个别国家私下勾兑就能成行的。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目前中国已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出资国和重要出兵国,在中东、非洲等多地都有部署,但前提一定是——联合国授权、各方同意、非强制介入。

所以,在最近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面对外媒记者的追问,发言人郭嘉昆用了七个字定调——“有关报道不属实”,并再次强调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不变。而这也就是中方的态度。

至此,这场看似热闹的“出兵风波”,也就在外交部清晰明确的否定中迅速降温。

事实上,《世界报》早在今年三月,它就发表过几乎一模一样的报道,同样被我方断然否认。

那为什么欧洲媒体反反复复“测试”中国的态度?说到底,是俄乌陷入僵局后欧洲越来越吃不消了。

目前由英法牵头、31国参与的“自愿联盟”号称要在战后向乌克兰派维和部队,但美国态度暧昧、多数国家出工难出力,联盟实际能力存疑。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展开全文

这种情况下,欧盟自然希望拉中国“入局”,哪怕只是在维和层面分担压力。

此外,德国的放风行为,也反映出欧洲内部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焦虑与分歧。

有分析认为,部分欧洲国家试图借“中国可能出兵”的消息来试探国内民意和国际反应,甚至转移矛盾焦点。

俄乌冲突持续至今,欧洲各国军备疲软、经费吃紧、民众厌战情绪上升,此时传出“中国愿维和”的消息,不排除是某些势力想要为中国设置议程,甚至把战后重建的沉重包袱提前甩给中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俄罗斯也曾表态,反对北约国家派维和部队,但对中方等非西方国家参与并不排斥——克宫方面早在三月就传出消息,普京能接受“非西方维和力量”。

前几天,俄外长拉夫罗夫也公开提出,应由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共同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。

这句话看似平常,实则暗含机锋——五常之中,美英法明显偏向乌克兰,俄罗斯是冲突当事方,唯一尚未选边、又有足够国际影响力的,就只剩下中国。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拉夫罗夫这番话,与其说是提议,不如说是一次外交试探,既想拉中国平衡西方影响力,也希望借此分化欧美与中国的关系。

换言之,俄欧两边某种程度上都希望拉中国入局,但这恰恰是中国最警惕的局面。

中方数次快速、坚决地否认,不只是“辟谣”,更是一次战略表态:中国不站队、不搅局、不提前承诺。

即便未来有可能参与维和,也必须在联合国框架下、俄乌双方均同意、且局势真正平稳之后。现在就谈,为时过早。

不过,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谣言传播期间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还公开声称“不同意中国为乌提供安全保障”,而中方却在乌克兰独立日当天照常发出贺信,重申客观中立立场。

这既是格局,也是提醒:如果乌克兰持续误判、甚至冒犯中方,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孤立的处境。

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随后公开批评泽连斯基“说话不过脑子”,更直言“中国不欠乌克兰的”。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卢卡申科虽然言辞激烈,却点明了一个关键事实:俄乌冲突本质是欧洲安全架构失衡的产物,中国既非当事方,也非责任方,没有义务为任何一方背书或出兵。

从俄罗斯到欧洲,还有部分媒体,都频频想要把中国“拉入局中”,究其根本,是冲突发展到当前阶段,各方都在寻找破局出口,而中国成为那个看似能“打破平衡”的关键变量。

对俄罗斯而言,中国如能参与安全保障,可有效抵抵消北约东扩的压力;对欧洲而言,中国的参与或许能缓解自身战略透支的困境;而对美国来说,炒作中国角色则有助于巩固西方阵营、捆绑盟友关系。

但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保持着战略清醒,既坚持原则立场,也灵活务实行动——不跟风、不盲动、坚守联合国授权与和平调停的主线。

一直以来,中国都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:做调停者、人道援助者、战后重建伙伴,而不是军事介入者。

中方出兵乌克兰维和?欧洲被抓个现行,这7个字,就是中方的态度

从阿富汗到南苏丹,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历来侧重发展与合作,而非武力与干预。

即便未来某一天乌克兰真的需要维和部队,也必然要经历停火、谈判、联合国决议、多方协商等一系列复杂流程——而现在战场硝烟未散,谈维和还太早。

回头看,这场舆论风波更像是一场“认知战”。俄乌问题错综复杂,各方分歧深重,中国若轻易军事介入,哪怕是以维和之名,都可能被各方政治利用、甚至引发战略误判。

但中国用自己的行动表明,我们有自身的节奏与原则,不因外界压力而改变,每一步,仍得走得稳、看得清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c76n.cn/42761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